上海浦东机场航空物流,航空物流当天件
航空货运网,国内各地机场航空托运公司信息。航空物流网致力于上海
航空物流
托运、空运、航空货运、航空物流托运、航空快递等服务。机场空运部电话:4008-076-756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浦东和虹桥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的新水平。继英国、美国和日本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年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第四个国家。上海已经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和亚特兰大之后的全球1亿级航空城市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站在一亿旅客的新节点上,上海机场集团正努力实现上海航空枢纽的高品质发展,为上海描绘出一幅卓越的全球城市战略蓝图。
机场增长:20年内从数百亿到数十亿
将时间推进到1995年,只有一个民用机场、一个候机楼和一条跑道的上海在那一年实现了10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上海逐渐发展成为拥有2个机场、4个航站楼和6条跑道的世界级城市机场集群。在从1000万到1亿乘客的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与加强中国民航、上海城市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保持同步。
1999年,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通航工程竣工。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两个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进入了“一城两运营”的新阶段。
2010年,虹桥机场第二跑道和2号航站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虹桥T2、虹桥火车站和虹桥长途汽车站共同形成了亚洲最大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民航、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正因为如此,中国民航新的空对地多式联运商业模式不断发展,为更多的民航机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树立了典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机场集团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业务规模继续迈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突破2000万、3000万和4000万大关。“十一五”期间,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6000万人次和7000万人次,浦东机场货运量升至世界第三位,上海航空枢纽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实现了跨越。“十二五”期间,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继续超过8000万和9000万人次。“十三五”第一年,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年货运吞吐量连续第九年位居世界第三。
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表示,上海航空枢纽的成长体现了民航行业和上海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全力努力。
早在2004年,上海市政府和民航局就联合发布了《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因此,上海航空枢纽决定建设一个综合航空枢纽,同时发展客运和货运、国际和国内以及当地和过境市场。
2010年至2015年,上海市政府连续两轮为航空枢纽建设提供专项支持资金,大力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在上海建立或加密新的或长途国际航线,提高旅客过境率,增加国际货物和邮件吞吐量。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酝酿新一轮配套政策,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上海航空枢纽建设。
枢纽崛起:构建全球航空网络的关键节点
与外国航空公司相匹配,支持主要航空基地,积极发展国际中转业务,一直是上海机场集团航空枢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机场集团总裁益铭指出。
2016年4月7日,奥地利航空公司一架从维也纳飞往上海的波音777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着陆。第一班飞机抵达后,13名乘客没有离开上海,而是继续乘坐新西兰航空公司上海-奥克兰航班。行李被挂直了,下一次旅行可以不经过边境检查就开始了。外国航空公司在与机场协调之前不必等待航线投入运营,它们的国际过境业务流程在出发时已经同时实施。在今天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已经成为常态。
多年来,浦东机场为了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一直在努力成为各国和各地区航空企业之间的“媒人”。它已采取主动跨越边境,为他们牵线搭桥,促进他们共享资源,并在浦东发展国际过境业务。此举不仅有助于航空公司拓展业务,还大大提升了上海作为全球航空网络节点的地位。
2008年,上海机场集团以浦东T2航站楼的开放为契机,与一些决定进入T2的外国航空公司进行了联系和沟通,探讨发展国际中转业务的可行性。这一想法首先赢得了欧洲和大洋洲许多航空公司的热烈响应。从欧洲到大洋洲,直航需要很长时间,乘坐舒适性低,运营成本高。上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恰好处于整个航程的中途,交通便利。后来,浦东机场积极改善地面服务设施,并与联合检查组沟通,以理顺过境手续。2009年,T2浦东开通了首个国际中转服务,由四家航空公司运营,分别是新西兰航空公司、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汉莎航空公司和瑞士航空公司,在浦东连接欧洲和大洋洲。
近年来,浦东机场积极抓住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创新的机遇,推动国际中转业务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2012年3月,浦东机场和机场边防部门共同推出了“24小时内不为直接过境旅客办理边防手续”的新港口政策。在浦东机场持联运机票,24小时内转乘同一港口的其他国际航班,不离开港口禁区的旅客,无需办理我国边境管制手续。浦东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这一政策的机场,有效地提高了机场的国际中转效率。
自2013年以来,浦东机场首次获准在中国实施“72小时免签过境”政策。2016年1月31日,这一政策进一步延长,免签证过境期限延长至144小时。
政策和运营层面的多重利益导致在浦东机场运营的外国航空公司纷纷部署国际中转服务。目前,欧洲到大洋洲、北美到东南亚、日本和韩国到欧洲已经成为外国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进行国际中转的三大客流方向。在浦东机场的牵线搭桥下,在这里定居的60家外国航空公司中,近四分之一已经开通了与其他外国航空公司的联运航班。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2015年,浦东机场向国际业务的国际转移每年超过52万名乘客,相比之下,7年前该业务开始时,乘客人数为13万人。仅在七年时间里,浦东机场就翻了两番,在全球航空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浦东机场与其主要基地航空公司东航在枢纽中转领域的合作不断升级。依托机场的强大合作,浦东东航与台湾同一个联盟的四家航空公司,即中国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携手推出“天合联盟中转(SkyTeam Transit)”产品,通过登机牌、行李牌和直接行李托运的一站式打印,共同为各自的中转旅客服务。仅在2015年,东航在浦东的“天合联盟转接”业务就吸引了5万多名乘客,与巴黎、阿姆斯特丹、东京、洛杉矶、底特律和西雅图等七个海外机场对接。
目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作为主要的基地航空公司,每天都在浦东机场安排“四进四出”的航班。2015年,东航确保浦东机场88%的过境旅客,其中89%从事国际业务。
目前,浦东机场已经形成天合联盟成员主要利用T1航站楼开展国际中转业务的格局,星空联盟成员主要利用T2航站楼开展国际中转业务,两大航站楼对应两大联盟,辅之以一些非联盟内部国际中转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超过70个目的地可以利用浦东作为交通枢纽,通过印刷登机牌和行李实现一站式国际交通。
设施建设:巩固上海机场发展的基石
李德润告诉记者,上海两届奥运会新一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虹桥机场东区综合改造、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订等。将为上海航空枢纽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浦东机场三期建设中,机场卫星大厅将成为主体工程。卫星厅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总投资206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座卫星厅之一。这座建筑由两个相连的卫星大厅S1和S2组成,形成一个“我”形的整体结构。
浦东机场卫星大厅采用国内外混流的基本剖面布局,便于基地航空公司枢纽运营。卫星大厅配有各种登机桥的83个固定终端,可根据航空公司不同类型飞机组合的需要提供89-125个不同大小的座位。卫星大厅站建成投产后,浦东机场未来将能够将其近座率从不到52%提高到7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枢纽的服务质量。
浦东机场卫星大厅作为航站楼服务功能的延伸,与现有T1和T2航站楼流程相连接,建立了“航站楼+卫星大厅”一体化运营模式,负责旅客的出发、到达、中转等服务功能。卫星大厅通过自动载人飞船与T1和T2主楼相连。乘坐机场快线系统的乘客最多只需5.5分钟就可以完成从等待到抵达卫星大厅的整个过程。其中,西侧的S1与现有T1航站楼联合运营,年旅客吞吐量3680万人次,为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和部分天合联盟外国航空公司提供服务。东侧的S2与现有的T2航站楼联合运营,年旅客吞吐量4320万人次,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及其他联合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形成“南北一体化、东西分离”的总体格局。
为了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枢纽换乘功能,满足未来大量中转和中转旅客的服务需求,浦东机场卫星大厅设立了换乘中心。在这里,各种联合检查设施和办理登机手续的设施如国内到国际、国际到国际和国际到国内都被仔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该中心还具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功能,可以为旅客中转香港提供集中服务。
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是上海最古老的航站楼。由于历史悠久,硬件设施落后,改造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
随着不停飞改造的推进,连接虹桥T1和上海城市快速路网的迎宾第一高架道路已于2016年底竣工通车。
虹桥T1改造完成后,该航站楼的基础设施将得到全面改善。雨水和污水管网、供水、供电、燃气和通信系统都将呈现出新的面貌。将增加一个有1200多个停车位的交通中心,以方便乘客和机场接车人员停车。此外,码头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也将通过改造得到提高。
新虹桥T1还可以提供更多高端航空服务体验,增加旅客休息区、餐饮、商业等服务设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为虹桥精品机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上海两个改扩建项目投产后,规划设计容量将达到1.2亿人次,其中浦东机场8000万人次,虹桥机场4000万人次。
航空物流:持续锻造和发展的新动力
浦东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将很快连续九年达到世界第三高。京益铭指出,近年来航空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海机场及时掌握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利用这一形势有针对性地引进资源。这是浦东机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货运枢纽的关键。
积极吸引航空货运企业是浦东机场航空物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机场运营之初,上海机场集团吸引了国内主要航空货运公司,包括中国货运公司、中国国家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及其货运部门,在浦东开放航运点并投入运营。此后,卢森堡货运公司和俄罗斯航空大桥等外国航空货运公司的全货运航班也相继出现。
随着上海和长三角产业升级,全面融入全球市场和产业链,物流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成为浦东机场货运业务发展的第二阶段,由拥有全球空对地物流网络的敦豪、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集成商带动。目前,世界三大航空物流集成商都已经在浦东机场建成并开通了各自的中转枢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1月,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仅两个月后,作为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航空快运项目在浦东机场启动,使得浦东北亚枢纽敦豪成为首家获批试点的企业。
所谓航空快递国际中转组装(air express International transfer assembly),是指外国货物通过国际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然后在机场空港区拆包分拣,根据不同目的地重新包装,然后再运出该国的机场物流业务。这一业务已成为世界上许多航空物流企业和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新业务模式,而上海机场集团与集成商一起在中国内地率先试点,使浦东机场能够跟上国际先进格式的发展趋势。
2016年,浦东机场吸引了37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全货运航班。全货运航班在31个国家和112个导航点运营,每周起降近1000次航班。目前,上海航空枢纽占中国内地机场货运业务的26.3%,出入境业务的50.0%。在上海港的进出口业务中,航空高效率和高附加值的优势更加明显:上海机场占上海港进出口总量的1/3以上,占上海港运输量的不到1%。
不满足上海航空枢纽物流业发展需求的上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正走向电子商务,特别是由跨境电子商务带动的第三阶段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高了商品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需求粘性,在航空物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净值产品的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为航空物流创造了越来越广泛的商机。
为此,浦东机场已经开始规划新的货运区,上海机场集团引进了阿里、亚马逊、京东等大型全球电子商务公司,为这些电子商务提供运营空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浦东机场巩固和提升货运物流枢纽地位的关键因素。
产业生态学:服务区域发展,完善区域治理
上海机场今天的发展有赖于上海城市的发展。上海机场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为上海、长三角和国家发展服务。
近年来,无论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事件服务,还是参与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配合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放,上海机场集团始终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机场集团尽一切努力进一步整合和支持区域发展。
浦东机场第五条跑道的建设已经结束。这条跑道将同时承担机场起降、测试中国商用飞机总装基地和交付大型国产飞机的双重任务。浦东机场也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航空工业高地,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客货枢纽,而且能够生产大型客机。浦东机场和中国商飞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沟通、研究和制定联合建设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合作。
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虹桥长途汽车站等。构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面向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在枢纽周围,上海规划了虹桥商务区,辐射了其周围广阔的腹地。虹桥机场积极与商务区对接,促进机场经济优势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服务长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带。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东区的改造,上海机场集团正计划对该地区进行“改造”。下一步,上海机场集团计划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航空商务、航空金融、航空燃料交易、商务飞机交易和培训的集聚区,使上海航空枢纽不仅成为航空运输的物理位移中心,也成为航空行业要素交易和标准制定的中心。对于目前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和正在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型的中国来说,打破从产品升级到制定要素和标准的话题是恰当的。
从2014年开始,上海机场集团推动成立上海机场社区党建和文明治理委员会,这是一个街区、城市街道和城镇相结合、政企结合的机构。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机场和上海的两个驻地单位,以及涉及机场面积247平方公里的区、县、街道和城镇。该委员会由一个秘书处和四个专门委员会组成,即同创共建、运输枢纽、机场运营和货运枢纽,共同促进航空枢纽的建设。在过去两年中,委员会以问题为导向,以困难为重点,通过项目系统促进机场社区的文明和共同治理。在机场地面交通管制、打击非法营运、提高飞行正常性、建立居民单位联动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已成为机场地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协调解决难题的重要平台。它催生了一个机场社区利益共同体,该共同体履行其职责并相互密切合作。
质量升级:突破资源瓶颈,迎接未来机遇
"快乐只是短暂的,但挑战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这是李德润和京益铭同时与记者交谈时的心情。事实上,拥有数亿乘客的航空枢纽一方面对航空企业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商机;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机场的各种资源压力和管理困难日益增加,带来许多挑战。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质量升级,是上海机场集团面临的考验。
面对挑战,上海机场集团近年来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在内部运营中贯彻市场化原则,推进机场运营保障和管理资源管理单位的法人化运营,努力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专业公司。同时,实行了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改革,上海机场开始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竞争压力低、改革动力不足、创新活力有限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传递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浦东机场最新的4号跑道是中国的第一条跑道,也是全球唯一运行的智能跑道。在规划和建设之初,机场设计并嵌入了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在不停止飞行取样的情况下,机场可以随时准确地了解跑道的健康状况,从而确定应该采取哪些最有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为了应对上海的座位短缺,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也率先在国内同类机场中引入商用飞机集中停放处。这不仅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对商务航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避免了小型商务飞机在普通客货飞机停放舱上所占空间的浪费。仅这一项,上海两个机场就各空出了10多个座位。
提高枢纽运行效率是上海机场集团提高质量的重要目标。
通过升级行李分拣系统并与航空公司合作提高服务标准,浦东机场最短的国际至国际中转时间已从150分钟缩短至120分钟。浦东T1不停飞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改造计划主要集中在T1的中转大厅、联合检查区和行李处理系统。它是根据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要求“定制”的,以实现硬件升级和流程优化。浦东机场为T1增加了一个6米楼5000平方米的无行李旅客中转大厅和一个0米楼1000平方米的无行李旅客中转大厅。改造后的中转区已扩大到原来的4倍,不仅方便了航空公司的运营,也改善了乘客的体验。新公交大厅的建设过程将强调自助和便利。乘客可以完成除过境航班的边境登记程序之外的所有其他环节,过境航班无需提取行李即可直接悬挂。
浦东机场现在拥有超过11%的过境旅客,在中国大陆机场行业排名第一。依靠T1不停改造后工艺的逐步优化,这一比例有望继续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和离线整合及充分利用成为上海机场集团提升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2015年6月16日,上海机场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加机场产业创新基地”,拓展业务发展、客运服务、航空物流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四大领域。双方正在共同建设以上海机场为核心、覆盖机场周边经济圈的互联网O2O业务和在线商务圈。
2015年6月18日,上海机场集团与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机场社区”。上海机场集团将积极利用腾讯在基础互联、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地图等领域的优势,获取更可靠的信息渠道。机场还计划推出微信签到、微信公众号航班时间通知、腾讯实时地图,为商务服务和其他服务提供登机位置和准确的门店位置指引。
为了在更大的框架和更广阔的视野内提高质量,弥补资源短缺,上海机场集团开始了长三角机场集团协调发展的新探索。今年11月2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与南通兴东机场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将共同成立南通胡同机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该企业将在南通机场开展航空货运码头、旅客行李搬运、装卸作业、货运代理等业务。浦东机场货运站以其管理资源和客户影响力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这将有效挖掘南通机场的资源潜力。上海和南通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互联和整合将得到一个实用平台的支持。这一合作标志着长三角机场集群协调发展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一步。
从2016年1月31日开始,随着免签证过境政策的延长,浦东机场对过境旅客开放的口岸也从原来的出入境口岸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空港、海港、陆港、杭州萧山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过境旅客的停留范围已从上海扩大到江苏和浙江。浦东机场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备战,是该政策实施的第一个目标。它很快抓住了与新政策合作的机会,与机场近年来日益丰富的航空产品,并迅速赢得过境旅客的认可。该政策实施后的前三个月,近12,000名乘客利用该政策进出浦东机场,实现了与长三角兄弟机场的双赢。
2016年8月1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地方立法。根据《条例》,上海将加强机场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增加机场容量,以满足航空交通量增长和功能质量提高的需要,建设具有领先质量的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法治建设的外部推动和上海机场的辛勤工作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航空枢纽迈出了上亿步,将拥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世界优秀城市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和长江三角洲提供强劲的民航发展动力。
下一篇:上海虹桥机场航空快件运营部